监察及协助失业者找工作

求职要求和求职协助能否帮助失业者更快地找到更好的工作?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德国IZA

单页 全文

电梯游说

在许多国家,减少失业是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监测失业者的求职情况并提供求职援助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越来越严格的监督和制裁并不是万能的。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到可能的负面影响,比如失业人员会接受不稳定、薪酬较低的工作。将“适度的”监督与求职帮助联系起来可能是使这种方法成功的必要因素。

短期内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重要发现

优点

求职协助和监督提高了失业者的求职率。

基本的求职监控足以提高求职率。

与职业培训等其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相比,实施求职监控的成本较低。

求职援助对于工作前景不佳或求职标准过窄的求职者更有效。

缺点

求职协助和监督增加了对工作的竞争,因此降低了没有参加该计划的失业求职者的找到工作的几率。

加强求职监控并不会增加求职机会。

对找工作不充分的处罚会促使失业者从事低质量的工作。

加强求职监控可能会导致一些失业工人放弃求职,转而开始领取残疾救济金。

作者的主要信息

总之,求职协助和求职监控可以帮助失业者更快地找到工作,而且实施起来相当便宜。即使在没有求职援助的情况下,标准的求职监测对受助人的求职率也有积极的影响。然而,严格的求职监控伴随着制裁,可能会迫使失业者接受质量较低的工作,或者完全放弃找工作,转而开始领取残疾救济金。另一个缺点是,求职协助和监控可以帮助项目参与者以非参与者为代价找到工作。总的来说,证据最有力地支持适度的求职监控。

动机

社会保险和保护计划为人们在没有工作收入的情况下提供维持消费的收入。然而,这种收入替代计划会阻碍人们找工作,从而增加失业率。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失业保险计划和一些福利计划要求受益人寻找工作以继续领取福利的原因。在某些情况下,求职要求伴随着求职帮助,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通常情况下,顾问会向求职者解释如何找工作,帮助他们写简历,并指导他们找到自己有资格胜任的职位空缺。

求职监测和帮助能降低失业率吗?它能加快你重返工作岗位的速度吗?求职监测和援助应该提高受助人重返工作岗位的比率,这似乎是很直观的,但也需要考虑到一些不利影响。特别是,迫使工人快速找到工作可能会鼓励他们从事低质量的工作,例如工资较低或工作时间较短的工作。此外,一些失业者增加求职会增加就业竞争,从而降低其他失业工人的求职率。总而言之,虽然求职监测和援助有助于减少失业持续时间,但也有必须考虑到的不利影响。

正反两面的讨论

定义求职协助和求职监控

求职监测由一个国家的失业机构负责;它包括检查失业保险接受者是否符合规定的求职要求。如果一个失业工人被发现没有遵守他们的求职要求,通常会受到警告,然后以削减失业救济金的形式实施制裁。

如果求职要求越严格,求职监控就会越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失业救济机构通常会更仔细地检查接受者是否正确地遵循程序。基本的求职监测要求失业工人定期报告他们仍然没有工作,正在寻找工作。一个标准的监测水平可能要求失业者每周联系大约两家雇主,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失业机构,就像美国马里兰州那样[2],或在瑞士[3].加强求职监察制度需要更多的求职申请[2],和/或经常与社工会面,检查受助人的求职进度,例如根据英国求职者津贴计划(JSA),每两周检查一次。[4]

求职协助计划向求职者解释如何有效地找工作(例如如何写简历),并可以推荐参与者应该申请的工作。这些项目大多包括求职协助和求职监控。通过参加求职援助计划,失业者通常会透露他们找工作的情况;例如,他们可能会提到他们申请的地方以及他们认为申请不成功的原因。因此,这些项目也是一种形式的求职监控:参与者知道他们正在被监视,并希望证明他们在求职方面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以避免受到福利制裁。因此,当求职援助计划作为失业福利制度的一部分运行时,不可能将求职援助本身的影响与额外监测的影响完全分开。这就是为什么文献综述通常将求职协助项目与求职监控项目归为一类的原因。

求职协助和监控降低失业持续时间

对欧洲和北美许多求职援助和求职监测项目的荟萃分析表明,求职援助和求职监测是减少失业持续时间的可靠方法[1].元分析显示,在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中,求职援助和监测在短期内最能减少失业持续时间[1]这样做的成本通常很低[5].求职协助和监督的低成本可以解释为大多数标准项目对人员的要求有限;这与职业培训等项目形成对比。

就找工作是有效的而言,人们会认为被要求找工作的失业者应该更快地找到工作。事实上,许多对经合组织国家及其以外国家实施的政策的研究发现,就业援助和监测对参与者重返工作岗位率产生了积极影响[1].各种方案对就业的影响以标准偏差的百分比进行报告,在一些简化的假设下,可以大致解释为对就业的百分比影响。在短期内,即在项目结束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求职帮助增加了4%的标准差(x%的标准差的影响意味着实验组的就业率大约比对照组高x%)。制裁和威胁(监测)增加了18%的就业标准偏差(见插图).

从中期和长期来看,求职协助和监督仍然有效[1].在中期(项目完成后的一到两年),求职帮助仍然会增加4%的标准差的就业率。从长期来看(在项目完成后三年或更长时间),求职帮助的效果下降到标准偏差的2%。从中期来看,制裁和威胁会增加15%的标准差的就业,但从长期来看,影响会下降到4%的标准差。作为一个比较点,培训只能在短期内增加4%的标准差,但在中长期内,其影响会上升到14%。因此,从长远来看,培训在增加就业方面比求职协助和监测更有效,但培训也要昂贵得多。因此,尽管长期效果较低,但求职协助和监测可能比培训更具成本效益。总的来说,从短期和中期来看,求职协助和监测在加快重返工作方面是有效的,但从长期来看效果较小。

另一种不太明显的方式是通过“威胁效应”来加快求职帮助的回归。也就是说,一些失业的工人很快就找到了工作,这样他们就不需要参加强制性的求职帮助活动,比如会见顾问。这种强制性的求职活动对失业者来说是一种麻烦,足以说服他们自己更努力地寻找工作。在美国的一项实验中,被分配到强制性求职援助的威胁比求职援助本身对求职的影响更大[6].这可以解释为,一些准备好工作的工人宁愿返回工作岗位,也不愿承担去参加求职援助会议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求职帮助本身起作用,而是它带来的威胁。

关于求职帮助本身对求职的影响,证据有限。法国的大规模实验工作表明,密集的求职咨询可使离职率提高50%[7].具体来说,法国的这个求职援助项目将每个咨询师的求职人数从120人减少到40人,这样就可以每周与咨询师见面,而不是每月一次。加强求职援助计划针对的是有长期失业风险的求职者。与常规的求职帮助项目相比,这个增强版项目提供了更多关于求职方法的培训,包括如何使用互联网和针对特定公司的培训。强化的求职援助计划由私人和公共提供者共同提供,实验表明,公共提供者的效率要高得多。六个月后,公共项目将参与者的就业退出率提高了10.2个百分点(从20%提高到30.2%),而私人项目仅提高了4.5个百分点。然而,这一计划作为失业救济金领取的一部分是强制性的,这意味着人们无法完全将其影响与增加的求职监控的影响分开。

在英国的一项研究中,失业的求职者被招募到一个完全独立于失业保险机构的研究人员提供的求职援助项目中[8].求职助手通过电脑提供个性化的建议。根据求职者现有的目标职业,推荐相似的职业。这种干预导致求职者拓宽了职业范围,面试次数增加了30%。干预对长期失业者的影响最大,他们最初只在一个狭窄的职业范围内寻找工作:对他们来说,工作面试增加了70%。然而,求职协助干预对找工作没有任何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找工作并不常见,而且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数量很少(300人),因此很难找到对找工作的明确影响。总的来说,低成本、非强制性的计算机辅助工作推荐对求职和面试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基本的求职监控足以提高求职成功率

虽然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求职帮助本身的有效性,但多项研究已经表明,求职监控确实能提高求职成功率[1].研究尤其令人信服地表明,完全缺乏监控会降低找工作的几率:当人们的求职过程完全不受监控时,他们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例如,一项美国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综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5].在20世纪80年代末华盛顿州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失业的求职者被要求去找工作,但不需要报告任何找工作的活动,也没有得到任何求职帮助。他们只是被告知找到工作后要通知失业保险办公室。由于缺乏求职监测,失业保险的持续时间增加了3.3周。

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强化了关于不同程度的求职监测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的结果[2].这项实验于1994年在美国马里兰州实施。该州标准的求职要求是每周联系两家雇主,并将这些联系报告给失业保险办公室。在其中一种治疗中,失业的求职者不必报告他们联系过多少雇主,但仍然需要报告他们每月处于失业状态。与每周报告两次就业接触的标准要求相比,这种较低的报告水平并没有显著增加失业的持续时间。上面提到的华盛顿实验表明,只在找到工作后报告不太可能是一个足够的求职监测水平,并有助于增加失业持续时间。另一方面,只需定期报告失业情况,而不报告任何具体的求职努力,就足以刺激人们找工作[2]

加强求职监控并不能提高求职率

然而,求职监测并不总是增加求职,特别是当其强度超过标准监测水平时。上面提到的马里兰州随机对照试验也试验了加强求职要求和监督。在其中一项治疗中,求职要求从典型的每周两个雇主联系人增加到每周四个。在另一项治疗中,求职者必须提供标准的每两周雇主联系人的联系信息,以便他们的社工能够核实工作申请。这两种治疗方法缩短了失业保险的持续时间,但没有增加找工作的机会[2]

为什么加强求职监控并不能增加求职人数?首先,如果增加监控导致求职者从非正式求职渠道转向正式求职渠道,而不是增加整体求职量,那么它就不会起作用。正式的求职渠道,如申请工作,是那些受到监控的渠道。相比之下,非正式的求职渠道,如向家人和朋友询问潜在的工作机会,不算作求职活动,以达到求职监控的目的。因此,严格的监控标准会导致失业人员以牺牲非正式的求职渠道为代价,使用更正式的求职渠道。在荷兰,这种搜索渠道之间的替代已被证明发生在就业前景良好的求职者中,导致对求职加强监控的效果为零[9].虽然效果一般来说不明显,但增加求职咨询和监督对年龄较大的求职者有更积极的影响。年龄较大的求职者就业前景较差,更有可能从一开始就使用正式渠道;因此,很少有替代非正式的工作渠道,加强咨询和监督可能增加了这一群体的正式求职的有效性。换句话说,加强求职协助和监督对那些就业前景好的人没有帮助,但对那些就业前景较差的人有帮助。

其次,增加求职监控会导致员工完全放弃找工作。我们的直觉是,如果要求变得过于昂贵,在实践中几乎不可行,失业者就会变得气馁。以英国JSA为例,有证据表明,加强求职要求和监督并没有导致求职人数的增加,也没有导致求职人数的增加[4].更糟糕的是,在JSA下失业的人比6个月前失业的人在失业期开始后工作四年的可能性降低了5%。与此同时,JSA将领取残疾津贴的可能性提高了约3%。JSA的结果仅仅是剥夺了那些没有努力寻找足够资格的人的失业福利:一旦这些人被排除在失业名单之外,他们可能会不那么努力地寻找工作,更难找到工作,更有可能求助于其他福利,包括残疾福利。

因此,加强求职要求和监督在增加重返工作方面可能无效,甚至可能产生将受益人完全赶出工作岗位的不利影响。

求职监控和制裁会降低工作质量

求职监测和对不合规行为的制裁可以加快重返工作岗位的速度,但这可能以牺牲工作质量为代价[3].如果人们被迫更快地接受工作,他们更有可能在工作质量上妥协(例如,人们可能会接受工资较低的工作)。结果是,人们不太可能留在这些工作岗位上。以瑞士为例,研究表明,福利制裁导致失业持续时间减少10%,但在福利制裁警告后的两年内,收入减少6%[3].收入的减少是由于重新就业后的工作时间较短和新工作的工资降低。当然,失业持续时间的缩短意味着失业福利制度的成本节约。然而,这些节省不是没有成本的:工人的收入损失占这些节省的52%。即使求职监测和制裁的目的是减少失业时间,但以工资和工作时间衡量的工作质量也有实际代价。

在某种程度上,求职监控降低了工作匹配质量,它可以降低经济中的生产力。事实上,更高的工资通常与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有关。更长的工作时间允许在工作中学习,从而提高生产力。如果求职监控迫使工人选择一份收入较低、不稳定的工作,而不是一份收入较高、更稳定的工作,这意味着工作匹配度更差,并导致经济生产力的损失。此外,更短的工作时间会导致更频繁的失业,因此更频繁的救济金支付。因此,尽管更严格的求职监测可以通过加快当前的重返工作岗位来为失业保险机构节省资金,但由于求职者更快地返回工作岗位领取失业救济金,未来的成本会更高。

位移效应:拆东墙补西墙

绝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求职援助和监测对那些受这些计划影响的失业者的结果的影响上。然而,重要的是要考虑这些政策是否有可能降低整个经济中的失业率。

一项规模不大但不断增长的研究表明,求职协助和监督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替代效应。他们可能是“拆东墙补西墙”:通过促使项目参与者更努力地寻找并更快地找到工作,工作竞争加剧了。因此,那些不参加这些计划的人更难找到工作,他们的失业时间也会增加。

为了证明取代效应的存在,人们可以利用失业救济金慷慨度的增加导致的求职努力的变化。更慷慨的失业救济应该会减少找工作的努力,从而降低就业竞争。利用领先的就业网站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com)的数据,一项研究显示,在大衰退期间,失业救济金延期降低了美国的就业申请数量[10].由于延长福利不影响职位空缺的数量,每个职位空缺的申请数量下降了,因此对职位的竞争减少了。考虑到对就业竞争的影响,减少求职对失业的影响比不存在这种影响的影响要小。在奥地利,由于某些失业者的救济期限延长,在同一地区寻找工作的没有资格的人的失业期限缩短了[11].综上所述,这些研究表明,增加找工作的努力将会降低就业率增加对工作的竞争和产生替代效应,那些不参加求职监测和援助计划的人找到工作的几率较低。

更直接的证据来自法国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评估了一项针对长期失业且没有资格领取失业保险福利的年轻人的求职援助计划的影响[12].求职援助对就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平均而言,长期就业率从36.5%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是,在同一地区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参加该计划的求职者为2.1个百分点有可能获得长期工作。因此,求职援助对就业的积极影响几乎完全是以牺牲非参与者为代价的。

对求职帮助实验的回顾发现,在经济衰退时期,求职帮助和监督项目往往会产生更大的影响[1].法国针对年轻人的实验还表明,在当地劳动力市场更低迷的地区,求职援助计划对参与者的影响更大[12].然而,这主要是以没有参加该计划的年轻人为代价的。在经济萧条的地区,这种迁移效应比非经济萧条的地区更强,这可能是因为一开始对工作的竞争就更激烈。因此,即使在经济衰退中,求职援助和监督项目往往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1],这可能部分是由于位移效应。

丹麦使用随机对照试验(RCT)也发现了针对失业救济金领取者的求职援助项目的流离失所效应[13].丹麦当时(2005-2006年)的失业率非常低(4.2%),这表明,考虑到就业竞争应该很低,流离失所的影响不应该太大。然而,尽管参加项目的人在三个月后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增加了10%,但其中超过25%的影响是由于非参加项目的人被取代。在这个紧张的丹麦劳动力市场,有证据表明,公司通过创造更多的空缺来应对增加的求职,这减轻了项目参与者额外求职对就业竞争的影响。作者使用一个与丹麦的实证结果相结合的模型表明,如果向20%以上的失业救济金领取者提供加强的求职援助,则会降低社会福利[13].这一发现证实,加强求职援助和监督并不一定会改善整体福利,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更糟糕的工作匹配(例如。较低的工资和较短的工作时间),如前所述,以及由于强烈的取代效应。

这种位移效应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一家为失业者分配福利的机构有动力通过推动客户更快地找到工作来省钱。然而,通常情况下,该机构不会考虑对不是其客户的求职者的不利影响。对政策制定者来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流离失所的影响,并考虑任何求职援助和监测项目对所有失业者的整体影响,而不仅仅是项目参与者或特定机构的客户。上级政府必须密切关注这方面,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以实现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的主要政策目标所有失业的人。

局限性和差距

对于完全脱离任何类型的求职监督而实施求职援助的公共政策,几乎没有进行过评估。上文所述的法国青年实验为没有领取福利的失业工人提供了求职帮助[12].由于那些没有领取福利的人没有动力长期失业以领取福利,也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来监督他们的求职情况。除了一个例子之外,没有研究调查脱离求职监测的求职援助对那些确实领取福利的失业者的影响[8].此外,现有的一项研究是由研究人员进行的小规模实验,而不是政策实验。开展一项更大规模的试验,向有保险的失业者提供求职帮助,并明确表示不存在任何监督,这将是有益的。例如,公共机构可以为此目的与非营利组织签订合同,并非常明确地表明,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咨询是可选的、保密的,不会影响失业救济金的领取。这样一项试验可以衡量求职援助本身对领取救济的失业者的影响。

由于数据可用性和算法能力的提高,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良好的个性化求职推荐。事实上,私营部门已经通过在线求职平台提供此类服务。然而,人们对这种算法求职帮助对求职的影响还知之甚少(一个例外是[8]).未来的研究应该调查这种求职辅助工具的有效性。

在经济衰退期间,求职协助和监督的效果尤其不确定。一方面,一项研究发现,在经济衰退时期,求职援助和监督项目往往会产生更大的影响[1].另一方面,来自其他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求职帮助和监测的积极影响可能主要是由于置换,即以牺牲非参与者为代价增加项目参与者的就业机会[12][13].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系统地探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位移效应的大小。

摘要和政策建议

求职协助和监督能缩短失业时间,通常还能加快重返工作岗位的速度。最有效的政策是标准的求职监控,因为它的成本低,对求职有积极的影响。求职援助本身的影响还不太明确,但有证据表明,它对工作前景较差或搜索范围太窄的求职者有好处。另一方面,加强求职要求,包括加强监督和制裁,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加强求职要求和监督会促使失业者迅速找到工作,从而降低工作质量(即降低工资和就业稳定性)。此外,加强求职要求和监督可能会使一些工人不愿找工作,而是迫使他们领取残疾救济金。

在实施求职援助和监测时,政策制定者应注意到流离失所的影响。因此,重要的是要评估就业援助和监测政策的影响,不仅对项目参与者,而且对所有失业求职者的就业率。只有到那时,人们才能评估在整个经济中,求职援助和监督是否真的增加了就业机会,并降低了失业率。

致谢

作者感谢一位匿名的推荐人和IZA劳动世界的编辑们为早期的草稿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作者以前的作品包含了本文所介绍材料的大量背景参考资料,并在本文的所有主要部分中被大量使用[10]

相互竞争的利益

IZA劳动世界项目致力于IZA研究诚信指导原则.作者声明他遵守了这些原则。

©Ioana E. Marinescu

证据地图

监察及协助失业者找工作

完整的引用

完整的引用

数据源(年代)

数据类型(年代)

方法(年代)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