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员工效率更高吗?

公司对员工福利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证据的支持

英国华威大学和德国伊扎大学

单页 全文

电梯游说

最近,像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在员工福利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虽然有证据表明,表现更好的公司拥有更快乐的员工,但关于快乐的员工是否有助于更好的公司业绩的研究却少得多。寻找员工幸福感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公司证明花费公司资源为员工提供更快乐的工作环境是很重要的。虽然相关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确实发现了一种积极的关系,但证据仍然很少。

被评为“最佳工作场所”的公司的表现超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

重要发现

优点

几项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会诱导受试者花更多的时间在更具创造性的任务上。

积极情绪影响创新能力。

实验证据普遍表明,积极的情绪能改善记忆。

大多数研究报告称积极的情绪能提高表现。

缺点

大多数实验研究都是建立在少数受试者的基础上的,这些受试者在实验室环境中没有被激励去完成分配给他们的任务。

实验室的实验证据是基于学生的实验对象,因此不能代表工作人群。

大多数基于现实数据的研究并没有被设计用来证明因果关系。

少数研究报告称,积极情绪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很小,甚至是负面的。

作者的主要信息

实验室实验研究和现实证据都证实了关注员工福祉对公司的好处。幸福似乎能激发更大的努力,在不影响产出质量的情况下增加产出,从而提高生产力。幸福感的暂时增加和幸福感基线的长期变化都与更高的工作效率有关。由于大多数证据是基于相关性或实验室研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指导;尽管如此,现有证据表明,可以鼓励公司出台政策来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动机

在过去的30-40年里,学者和公司经理越来越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有时被称为“情感革命”)。最近,大公司在他们的公司档案中强调了员工福利的重要性。例如,谷歌的员工项目经理Lara Harding说:“在谷歌,我们知道健康、家庭和幸福是谷歌员工生活的重要方面。我们还注意到,快乐的员工会表现出更强的动力……努力确保谷歌是…一个情绪健康的工作场所。”同样,安永(Ernst & Young)员工关系经理马修•托马斯(Matthew Thomas)指出:“支持员工必须从最基本的层面开始——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福祉。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才能处理……复杂的问题。”但这样的说法究竟是炒作,还是有科学依据的良好判断力?

讨论利弊

与生产力有关的主观幸福感和行为的检查

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和现实世界的数据,从广义上研究了主观幸福感和与工作效率相关的行为之间的联系。实验研究试图在实验室环境下,在个体中诱导“快乐冲击”(定义为改变一个人的情绪或以他们认为使他们感到“快乐”的方式影响他们的外部事件),通常只有少量的受试者样本,没有激励他们的行为。创造积极的感觉会促使受试者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到更具创造性的任务上,这可能与更高的生产率有关,而不太具有创造性的任务则基本保持不变[2].这一结果表明,越快乐的人越能高效地完成重复的任务——尽管该研究报告并没有深入研究为什么这可能是正确的,以及这种影响如何与绩效薪酬相互作用。心理学家还认为,积极的情绪会影响人们的选择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记忆回忆和表现[3]

其他社会科学研究

许多学科的社会科学家都对人类福祉和生产力之间的联系感兴趣,他们的研究既基于实验室实验,也基于现实数据。一项研究发现,长期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之间有着巨大而显著的关联[4].它还发现,工人的情绪(“影响”)和主管对工人的评级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复杂的结果,这取决于使用的工人影响的衡量标准。其他研究已经发现了证据,证明快乐能带来更大的创造力,而创造力又与生产力有潜在的联系,而且工作满意度与工人生产力呈正相关[5][6].另一项研究利用纵向和实验数据表明,快乐的人——定义为经常体验积极情绪的人,如快乐、满足、满足、热情和兴趣——更有可能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7].然而,与其他文献相反的是,一项研究表明,负面情绪的人往往会付出更大的努力[8]

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研究

经济和管理研究才刚刚开始研究生产率和幸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幸福和生产力之间的联系的证据可能会阐明观察到的工作满意度和股市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的微观经济基础插图).一项针对欧洲的纵向数据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制造工厂内,工作满意度的衡量标准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每小时工作的价值就会增加6.6%[9].美国社会和行为综合数据库Add Health对青少年进行了一项纵向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控制了其他几个因素后,通过一系列问题衡量出的“更快乐”的美国青少年,数年后的收入也更高[10]

从概念上讲,所有这些关于幸福感和生产力之间潜在联系的研究表明,由于担心员工士气下降,从而导致生产力下降,公司不会削减工资;相反,研究还表明,提高工资可以通过提高员工士气来提高劳动强度。

工人动机差异的理论经济学研究

与分析主观幸福感对生产力的影响相关的经济学文献没有直接检验幸福感的影响,但主要探讨了内在动机(基于内部心理激励)和外在动机(激励支付)之间的理论差异。一项关于自我欺骗、记忆延展性、能力和努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认为,自信可能会增强行动的动机,这与情感和生产力之间存在联系的概念是一致的[11].该研究使用了一个经济学模型来解释为什么人们重视自己的自我形象,以解释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比如妨碍自我表现或通过选择性记忆丧失进行自我欺骗。总的来说,这类研究反映了经济学家对如何协调外部激励与内在力量(如自我激励)的兴趣日益增加。例如,员工可能会增强他们对拥有实现特定目标所需技能的信心,这反过来会增加他们处理工作的动力。

除了这些理论研究之外,还有一些关于动机本质的实验经济学文献。对金钱报酬和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当人们没有得到金钱报酬时,他们可能比得到少量报酬时更有动力,尽管一般来说,业绩会随着金钱报酬的增加而提高[12].该研究假设,内在动机的受试者在实验室表现良好,但当受试者被提供某种形式的外部动机(金钱补偿)时,这种动机就会被挤出。更具体地说,当受试者被告知他们的参与研究将促进科学进步而受到内在激励时,他们就会被激励充分参与研究活动。但是,当增加一笔小额报酬时,这种外在动机就会挤掉内在动机,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通过保持货币补偿水平不变,该研究确定了情感对内在动机的影响,作为幸福感影响生产力的机制。

努力:幸福感和生产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学实验探索了情感与表现、创造力以及与生产力相关的各种其他结果之间的关系,这些实验都是在非激励环境下进行的(实验对象的薪酬,如果有的话,在他们的表现改善时并没有增加),集中在实验室诱导的(短期)冲击中,只涉及少数受试者,通常是学生。相比之下,经济学家、组织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使用真实数据的分析一直受到限制,因为很难确定从幸福到生产力的因果关系,由于反向因果关系或省略变量的存在。关于动机的经济学文献可以提供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主观幸福感对生产率的影响,正如前一节所示。

为了证明幸福感和工作效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不是相反),研究人员从几个方面拓展了目前的文献。按照实验经济学的标准做法,一系列涉及近800名受试者的实验通过提供金钱奖励来激励参与者完成任务[13].参与者完成的任务越多,奖励就越高,这使得实验与工作效率的变化更相关。这项研究直接测量了生产率,从而区分了可能影响生产率组成的多种因素,如努力程度、认知能力和注意力。该研究区分了电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在实验室中诱发的电击和在现实世界中经历的电击。该研究还研究了产生这种效应的心理机制。利用活动间时间分配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经历积极的快乐冲击的人会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而较少关注自己的背景担忧。

该研究进行的两个主要实验包括对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一个是在实验室诱导的,另一个是在现实世界中[13].在实验室诱发的快乐冲击实验(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治疗组的成员观看了一段喜剧视频,旨在提高他们的快乐水平,而对照组的成员则没有观看这段视频。随后,将治疗组成员的表现与对照组成员的表现进行比较。在一项计件工作(正确解决5个两位数的加法)上,实验组的工作效率比对照组(图1);处理组的产量增加了,但他们的工作的每件质量没有下降。这种效应在男性和女性身上都有发现。

在实验室实验中接受随机快乐治疗的受试者表现更好

第二个实验探索了主要的不快乐冲击——丧亲之痛和家庭疾病——在现实世界中的影响[13].实验对象完成了和第一次实验相同的任务,但在完成任务后,他们被问及在过去两年中是否经历过丧亲之痛或家人生病。与没有经历过糟糕生活事件的人相比,经历过糟糕生活事件的人的幸福感较低,生产力也低10%左右(图2).

在过去两年中经历过糟糕生活事件的人比没有经历过的人表现更差

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实验结果与实验室的实验结果相吻合。这些实验表明,将影响与生产力联系起来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努力来起作用的,并且无论冲击是在实验室还是在现实世界中诱发的,无论冲击产生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无论冲击是短暂的还是持续的。

限制和差距

一般来说,使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来证明幸福和生产力之间的联系是基于相关性的,并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或证明因果关系。心理学文献中的实验在评估因果关系方面做得更好,但它们基于小样本,而且活动没有得到适当的激励。

这项研究涉及数百名研究对象和一系列依赖于激励任务的实验,它代表着向前迈出的一步,因为它提供了明确地从幸福到生产力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验证据,并且是基于大量学生的样本[13].然而,这项研究是基于一些实验,要求受试者参与高度程式化的任务,比如在十分钟内尽可能多地把五组两位数相加。此外,与实验室实验的典型情况一样,样本是从学生群体中而不是从工作人群中提取的,这使人们对结果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可移植性产生了一些疑问。自然的后续工作是在一个自然的工作环境中,用真实的员工进行实地实验或实验室实地实验。

此外,这里探讨的研究通常没有考虑到为员工福利投资的成本,比如我们为员工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这样做将是一个必要的步骤,以验证提高员工福利的政策的成本效益。

关于幸福经济学的实证文献倾向于将情感因素视为一种输出,如果它考虑它们的话,而这里提出的证据表明,它们应该被视为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最后,应用心理学和应用经济学之间需要更紧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从情绪到经济结果的联系。

总结及政策建议

关于幸福和生产力之间联系的文献传递出的广泛信息是,积极和消极的情绪都有潜在的强大的经济影响。近800名受试者参与的实验发现,幸福感的提高会显著提高计件工作的效率[13].这种效应出现在实验的每一阶段,在男性和女性受试者中都有出现。研究发现,这种效应是通过工作产出的变化而不是工作质量的变化来实现的。

这些发现对公司实践和研究有几个影响。首先,如果工作场所的幸福感能带来生产率提高的回报,那么这对公司的晋升政策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构建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来奖励管理者,可以让员工更积极地参与决策,这一般会提高工作满意度。

其次,从幸福到生产力的影响增加了自我强化螺旋的可能性——这种螺旋甚至可能在宏观经济层面运行。幸福可能导致经济中更高的生产力,而这可能反过来导致更幸福的人口。这些幸福感-生产力-幸福感的螺旋曲线将是一种基本的传播机制,将短期冲击与长期冲击联系起来,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最后,这里调查的证据表明,经济学家在分析和设计政策时,需要更多地关注情绪的影响。

致谢

作者感谢一位匿名的推荐人和IZA劳工世界的编辑为早期的草稿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作者以前的著作包含了这里所提供的材料的大量背景参考资料,并在本文的所有主要部分中广泛使用。

相互竞争的利益

IZA世界劳工项目致力于IZA研究诚信指导原则.作者宣称遵守了这些原则。

©Eugenio原型

证据地图

快乐的员工效率更高吗?

完整的引用

完整的引用

数据源(年代)

数据类型(年代)

方法(年代)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