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格上涨对福利的影响

食品价格上涨对净食品消费者和净生产者的福利影响是不同的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德国IZA

单页 全文

电梯游说

近年来食品价格的大幅飙升,引发了关于食品价格风险对福利影响的辩论。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200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营养不良人口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65亿。在受粮食价格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支持向穷人重新分配收入的政策逐渐形成共识。当穷人是食品的净消费者时,这一建议是有道理的,但它忽略了一些穷人是食品的净生产者,因此可能从食品价格上涨中受益的可能性。

贫困的农村家庭最容易从食品价格上涨中受益

重要发现

优点

在贫困人口是粮食净生产者(生产的粮食多于消费的粮食)的地区,粮食价格上涨可能会减轻贫困和不平等。

在妇女为农民的地区,食品价格上涨可能会增加福利,因为女性的消费模式往往更有利于儿童。

当粮食价格上涨刺激粮食生产时,它们可能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以及相关收入),从而改善福利。

城市中产阶级依靠非农业就业谋生,因此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可能比最贫穷的人群更大。

缺点

当穷人是粮食净消费者(消费的粮食多于生产的粮食),而非农业就业机会很少时,粮食价格上涨会加剧贫困和不平等。

粮食价格上涨对福利的影响是不明确的——即使妇女是农民——如果用于作物商业化的补充资源稀缺。

分析往往忽略了对价格冲击做出反应的行为变化的可能性,例如用较便宜的食物代替较昂贵的食物。

当国内制度限制、国际农业贸易环境以及天气和气候条件限制现代高产农业技术的使用时,粮食价格上涨从长期来看会加剧贫困。

作者的主要信息

在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要正确评估粮食价格上涨对贫困和不平等的影响,就需要分析农业产出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联系。在穷人(尤其是妇女)是最大的粮食净生产者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上涨可能提高福利;在价格上涨刺激扩大粮食生产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上涨可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由于城市居民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城市地区创造生产性就业机会应成为一项优先政策。

动机

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期间,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约50%,几年后又出现了类似的上涨,此后,学术界和政策部门就食品价格风险对福利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早期研究(通常是基于跨国数据的模拟)预测,食品价格上涨会对粮食进口发展中国家最贫穷的人口群体产生严重的负面福利影响。其他研究警告不要过于简单化,并强调有必要探讨食品价格飙升对市场供需双方的复杂影响,同时考虑到各国的具体情况[1]

后来,更仔细的分析试图通过汇编跨国和案例研究分析并得出一些可概括的信息来调和不同的观点。宏观层面的主要信息是,虽然粮食净出口国可能会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获益,但贫穷国家——尤其是那些依赖粮食进口和经济作物出口的国家——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政策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因为据估计,价格上涨已使另外2400万人陷入饥饿,使营养不良人数在2009年达到创纪录的2.65亿[2].考虑到农业专业化在这些经济体中的作用,这一估计并不令人惊讶。具体而言,虽然非洲经济结构因国而异,但平均而言,非洲大陆依赖粮食进口,在(传统的)热带经济作物方面往往具有比较优势,其中许多作物正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图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最新数据(数十亿美元)

虽然对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的宏观层面分析结果相当直接,但微观层面的研究强调了更加复杂和具体的背景证据。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赞成采取措施加强激励农民增加粮食供应,同时采取措施进一步实现收入再分配[3].这种政策建议有时很难与过去在受粮食价格飙升影响的贫穷经济体中确保粮食自给自足的失败尝试相协调。详细的账目记录了非洲(和其他地区)粮食进口国未能通过提高粮食产量来成功应对以前的粮食价格飙升[4][5].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粮食价格冲击促使Côte d 'Ivoire的政府通过大量补贴当地大米生产商来支持粮食自给自足。由于无法协调对生产者的支持与低消费价格和缺乏财政资源,该计划以破产告终。

也有证据表明,收入再分配可能也不是答案。事实上,价格冲击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取决于国家粮食和劳动力市场的具体特征,这一论点有理论和实证支持。下面总结的研究试图解开这些复杂性,进一步阐明食品价格风险的多方面影响,并强调现有学术和政策研究中的一些空白,这些空白限制了我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正反两面的讨论

概念框架

由于家庭既是粮食的消费者,也是粮食的生产者,分析粮食价格变化对福利的影响,自然的微观层面的起点是一个解释家庭如何对粮食和其他农作物做出消费和生产决策的模型。最简单的经验方法是计算一系列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净效益比。净效益比是指农业生产收入与用于农产品的收入除以家庭总支出的差额。正的净效益比表明,一个家庭从生产一种价格上涨的农产品中获得的收益大于购买一种价格上涨的农产品所失去的收益。净效益比为负的情况正好相反。因此,不同收入五分之一的家庭所面临的净收益比的迹象(正的或负的)可以让人了解到,当食品价格上涨时,贫困家庭比富裕家庭获得更多还是损失更多。

为了说明这一点,图2Côte科特迪瓦是一个经济作物出口国和粮食作物进口国[6].它显示了在2008年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一年,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大米(Côte d’ivoire的主要主食)、替代食品和热带经济作物(包括可可、咖啡、香蕉、棕榈油、橡胶、棉花和腰果)的净收益比。最贫穷家庭(五分位数1)的特征是平均净收益比为正,这表明最贫穷(一般自给自足)家庭更有可能因粮食价格上涨而受益而不是损失。对于高收入五分之一的家庭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他们经历了价格冲击的大部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由于贫困家庭通常比富裕家庭更有可能既种植经济作物又种植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和消费的净收益比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换句话说,在Côte d ' ivvoire的具体情况下,在食品价格上涨期间,收入从富裕家庭向贫困家庭进行了再分配。

作物生产的正净收益比表明,最贫穷的家庭更有可能从粮食价格上涨中获益,而不是遭受损失

这种评估粮食价格上涨对福利影响的方法在传统背景下尤其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农村地区以小农为主,他们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生产粮食或经济作物,或两者兼有,只雇佣非常有限的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验证小农是粮食的净生产者还是净消费者,并观察作物生产产生(或损失)的净收入加上消费成本如何影响收入分配不同部分的福利就足够了。然而,在大多数农业工人都是签工资合同而不是家庭农民或佃农的环境中,这种基准模型有其局限性。在这种环境下,忽视价格冲击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影响,进而忽视农业工资的影响,很可能对价格冲击对福利的影响做出有偏见的估计。最近的研究,尤其是在雇工普遍存在的巴西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将价格冲击的这种二级劳动力市场效应考虑在内。

职业选择和价格冲击对净食品买家和卖家的影响

要正确评估食品价格飙升对福利的影响,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在受食品价格冲击影响的国家或地区有哪些职业机会?

  • 谁是食品生产者?

  • 贫穷家庭还是富裕家庭更有可能受到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得出了微妙的、有时违反直觉的结论。例如,许多对粮食净进口非洲国家的政策分析都倾向于认为,粮食净买家的数量远远超过粮食净卖家的数量,即使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穷人中也是如此。这意味着,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将导致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个人收入的递减再分配。

更详细的分析表明,仅仅计算收入分配中食品净购买者的数量是不够的。此外,还必须考虑他们是否只是边际食品购买者,并评估他们可以依靠何种职业选择来实现消费和收入的平滑。例如,一项对九个贫穷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价格上涨对福利的影响的分析得出结论,尽管大部分贫困家庭可以被确定为粮食净购买者,但其中近一半只是边际粮食净购买者,没有受到粮食价格上涨的显著影响。此外,在所调查的9个国家中,有8个国家的食品净购买者的平均收入高于食品净销售者[1]

此外,正如中观察到的图2例如,在Côte d 'Ivoire,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导致收入从富裕家庭向贫困家庭重新分配。而图2说明了全国的平均收入再分配,区域生产格局中所说明的图3这表明,从富裕家庭到贫困家庭的收入再分配也发生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具体来说,该国较贫困的北部地区的家庭比较富裕的南部地区的家庭更有可能生产粮食,这表明食品价格上涨更有可能对较贫困地区的家庭产生有利影响。

Côte科特迪瓦农业产值的区域分布,2008年

与基于跨国的关于粮食进口国或出口国净收益和净成本的宏观层面研究的累进式收入再分配结果不同,对巴西和印度等粮食出口大国的研究发现了粮食价格上涨的递减式再分配效应。在巴西,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贫困是一种城市现象,农业生产依赖于承包工资,而不是小农户经营的小农场,食品价格上涨将使极端贫困增加11-12.3%。然而,对不平等的影响更为复杂。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影响小于中等收入群体,而高收入群体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他们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要小得多[7].就像Côte d 'Ivoire的情况一样,粮食危机的冲击似乎是由中等收入的城市居民承受的。

在土地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印度,富裕的大户农民从食品价格上涨中获益,而贫困的农村家庭则因食品价格上涨而损失——而且富裕农民的平均收益相当大。事实上,来自印度的证据反驳了传统观点,即需要受到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的主要群体是城市贫困人口。受印度物价上涨负面影响的贫困家庭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这些家庭占因粮食价格上涨而损失的所有贫困家庭的77%,其中包括农民和非农民[8]

尽管关于食品价格上涨的再分配效应方向的结果不尽相同,但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城市居民和不生产粮食的农村居民必然会比生产粮食的农村居民损失更多。因此,对食品价格上涨对福利的影响的评估应侧重于探索非农业就业机会的结构。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大量研究表明,自营职业在这些就业机会中占很大比例。因此,研究自营职业和自营职业替代办法的性质是很重要的。政府的努力应集中在扩大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市场提高生产率和福利的机会。

局限性和差距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局限性

对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和损失的分析,如本文所讨论的,特别是那些解释食品价格冲击通过农业劳动力市场工资变化传递到福利的分析,为食品价格上涨对福利的直接影响提供了一个相当平衡的观点。现在已经在一系列机构设置中进行了足够多的此类严格分析,从而有可能得出一些可归纳的结论。然而,这些分析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们忽略了应对食品价格冲击时行为变化的可能性,例如在消费方面用较便宜的食品替代较昂贵的食品,或者在生产者和劳动力市场方面做出不同的作物生产决策或转换工作。这两种情况都可能(通过劳动力市场)对家庭福利产生重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再次考虑Côte d’ivoire的例子。该国在生产当地粮食品种方面自给自足,如当地大米、木薯和大蕉,但严重依赖进口大米,进口大米比当地生产的大米质量更高,需要满足该国对大米日益增长的需求。如果对进口大米的需求具有相对的价格弹性,而且很少有生产限制,国际价格的上涨可能导致消费从进口粮食转向当地粮食,从而导致当地粮食品种的生产转移,从而提高生产者的福利。虽然一些基于消费的分析考虑了价格飙升对消费替代的影响,但文献相当不确定。例如,最近的一些研究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几个西非经济体的食品价格冲击的研究结果相矛盾,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进口大米的需求弹性相当低。这意味着,国际大米价格的上涨将导致净买家的损失大于相对较贫穷的净粮食生产国的收益。

也许更重要的是,对等式消费端行为变化的分析往往与对生产端的分析分开进行,而且很少有关于市场生产者端对相对作物价格变化的反应的研究。这种研究的缺乏可能反映了发展中国家面板数据的缺乏,这些数据是捕捉生产对暂时价格冲击的即时反应和对相对价格趋势变化的长期反应所必需的。因此,许多关于生产选择及其生计和福利影响的研究都是基于限制性的时间框架和背景,因此得出有限的、特定于时间的结论。

例如,研究在热带出口繁荣时期将生产分配给热带经济作物的研究发现,这种重新分配可以提高福利[9].相比之下,调查商品价格波动期间经济作物生产的研究发现,这种生产会减少福利[10].但是,关于热带经济作物是否与粮食作物竞争而导致粮食危机或两者之间是否具有互补性,粮食生产得益于热带出口作物的推广的辩论尚未得到最终解决。在相同的地理背景下,使用足够长时间的面板数据分析这个问题将是试图解决这一争论的一个很好的起点。

性别的特殊情况

今天最引人注目的发展研究领域之一集中于妇女职业选择的决定因素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赋予妇女权力和下一代的福利。在传统农业社会中,这类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特定的作物要么被标记为男性作物,要么被标记为女性作物。通常,传统的经济作物被认为是男性的作物,而粮食作物被认为是女性的作物。此外,在许多非洲国家,男性和女性拥有独立的收入账户,并将其收入用于不同的家庭用品。有证据表明,女性将更多的收入用于食品和与孩子有关的开支,如上学。因此,观察到妇女作物的积极价格上涨可以提高儿童福利[11]

按照这一逻辑,粮食价格上涨(或就此而言,任何提高妇女作物的生产力和创收潜力的事件)预计将对赋予妇女权力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对福利产生积极影响。然而,这种基于性别的特别生产划分在实践中已被证明是模糊的,基于这种假设的政策实验导致了反常的行为反应。例如,在冈比亚,妇女过去是传统的水稻种植者,人们认为采用水泵灌溉的更好的水稻技术将通过提高妇女的生产力来改善家庭福利。然而,由于妇女在获得信贷和雇佣劳动力方面面临严重限制,她们未能采用新技术,继续使用传统做法种植水稻。与此同时,男性开始转向灌溉水稻生产,这导致了年人均收入和粮食消费的增加[12].因此,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在对妇女赋权的制度限制阻碍妇女获得补充资源的背景下,可以合理地假设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采用利润更高的作物类型。这种行为变化在家庭一级对福利的影响尚不清楚,在一般情况下以及在评估与价格或其他冲击对农业的影响有关的较窄的性别问题时都需要加以考虑。

摘要和政策建议

关于食品价格上涨对劳动力和通过劳动力对福利的影响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些发现取决于粮食生产和替代农业生产的一系列不同的制度决定因素。它们还取决于在一个受到农产品价格冲击以及劳动力和产品市场之间复杂相互作用影响的国家中可以选择的职业。在农业部门由小农主导的情况下,其中一些小农能够通过转入或扩大商业作物生产或通过寻找其他手段补充农业收入来平滑消费,粮食价格上涨对贫困和不平等的影响往往会受到抑制。相比之下,在有许多净购买粮食的城市贫困人口、土地分配向富裕人群倾斜、无地农村贫困人口高发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上涨往往与贫困和不平等加剧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而增加的农业劳动力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价格冲击对净粮食需求雇佣劳动者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还不足以显著改变粮食价格飙升的负面后果。

尽管观察到的结果存在差异,但逐渐形成的共识是,鼓励采用更高产量的绿色革命耕作方式,并实施渐进式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作为对粮食价格危机的普遍反应。虽然这样的政策建议在概念上很难引起争议,而且可以被证据证明是正确的,但它们可能不太现实,也不太有效。分析揭示了成功采用绿色革命技术的许多障碍,有详细的历史记录说明了粮食进口国,特别是非洲国家,未能通过提高粮食产量成功应对以前的粮食价格飙升[4].大多数分析侧重于在个别国家实施绿色革命农业实践的制度限制,而忽视了国际贸易限制和环境变化的作用。与食品价格上涨有关的学术辩论和政策建议需要采取一种更全面、跨学科的方法,将所有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此外,为了在收入不平等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中发挥作用,收入再分配政策需要将很大一部分资源从少数较富裕的人口中重新分配给人数多得多、境况差得多的人口[2].然而,事实证明,对收入分配较高端的人群有效征税是困难的。因此,为了确保有足够的资源为这些政策措施提供资金,可行的政策可能还需要向中产阶级征税。这就带来了与经济效率和公平有关的问题,因为这将涉及向收入分配的中间人群征税,这些人相对而言比分配顶层的人更贫困[2].事实上,城市中产阶级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可能比最贫穷或最富有的人群更大。本文综述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些研究涉及以农业为主、粮食进口为主、小农主导的经济体和粮食净出口、高度城市化、主要以雇佣农业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体的粮食价格上涨。

城市中产阶级几乎完全依赖非农业就业来维持生计,因此,政策的优先事项应该是创造生产性的非农业劳动力机会,以应对食品价格冲击和其他经济冲击。向农业价值链上游转移和探索现代工业化的选择,应被提上重要的政策议程。通过引入符合其地理和环境背景的绿色革命技术来提高农业产量的进一步努力也应如此。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有利的制度环境,以及运作良好的资本市场,都是支持这些促进增长和福利的优先政策的必要条件。

致谢

作者感谢一位匿名的推荐人和IZA劳动世界的编辑们为早期的草稿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

相互竞争的利益

IZA劳动世界项目致力于IZA研究诚信指导原则.作者声明他遵守了这些原则。

©Ralitza Dimova

证据地图

食品价格上涨对福利的影响

完整的引用

完整的引用

数据源(年代)

数据类型(年代)

方法(年代)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