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

IZA DP No. 8842:消极的原籍刻板印象是否导致中国农民工市场的歧视性工资处罚?

发表于《中国移民、身份和福祉手册》(切尔滕纳姆: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2015年)。

中国的语言和地理多样性导致许多中国人不仅以中国人的身份来识别自己和他人,还以他们的籍贯和省份来识别。消极的性格特征通常被归因于特定领域的人。尤其是河南人,似乎被认为拥有一系列负面特质。这种偏见并不一定会导致工资歧视。这取决于当地劳动力市场的性质。本章使用2008年和2009年中国城乡迁移项目(RUMiC)的农民工调查数据,探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是否受到本地工资歧视的影响。我们通过估计男性和女性的工资方程,控制人力资本特征,原籍省份和目的地城市,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工资歧视问题。这里最重要的是表示起源省份的变量。我们发现男性和女性移民的时薪在原籍省份之间没有系统性差异。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发现来自特定省份的农民工的收入明显低于当地的农民工。 Male migrants from Henan in Shanghai are paid much less than their fellow migrants from Anhui. In the Jiangsu cities of Nanjing and Wuxi, female migrants from nearby Anhui are paid much less than intra-provincial Jiangsu migrants.